5月21日,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期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科技和人才工作座谈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关于“科技兴粮”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两个实施意见”)印发实施以来,各单位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科技兴粮工作取得的有益经验,共商科技、人才兴粮兴储的工作思路,对进一步推动科技、人才兴粮兴储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炜主持会议并通报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科技和人才工作进展。
2018年5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湖北武汉召开全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座谈会,印发了两个实施意见,部署了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一年来,两个实施意见政策效应有效释放,全系统科技和人才领域发生可喜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局会同有关部委出台系列政策后,得到了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出台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举措。
创新活力更加强劲。各省区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依据国家局关于粮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技术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管理办法,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成果转移。
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全行业新增近千名高技能人才,累计有十万余名职工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工作亮点更加突出。选拔首批全国粮食行业领军人才3人、第二批全国粮食行业青年拔尖人才10人。各地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开展瓶颈技术攻关,促进了产业升级。
张务锋指出,创新发展永无止境,要清醒地看到研发投入不足、技术相对落后、高层次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依然是亟需突破的瓶颈因素,立足新职能新形势,用好“第一资源”、激发“第一活力”,依靠创新驱动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更需大有作为。
张务锋表示,全系统要把握大势、顺应趋势,把科技和人才工作融入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局之中,把科技和人才工作向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深度聚焦,找准主攻点和突破口,精准发力、放大效应。
要强化粮食库存管理,围绕储粮安全和生产安全,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向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施“现代粮仓”创新行动;加快研发高库存品种转化利用技术,破解产业链条短、用途单一、转化成本高的瓶颈制约,不断增强科技保粮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做到“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
要着眼于粮食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优化,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鼓励各类企业培育技术创新中心,大力推进粮油适度加工和深加工技术创新;发挥粮食科研机构优势,准确把握技术趋势,不断加强公益性、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面向潜力巨大的市场,加速装备技术研发突破,着力推进粮油机械制造自主创新,做强“大国装备”粮油板块。围绕实现“五优联动”,统筹布局创新链,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动能转换。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的发挥要紧密对接“产购储加销”体系建设,依托现代通信、遥感技术、远程监测等手段,提升数据获取和应急响应效能;紧密对接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网络建设,适应粮食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储备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升级,为把好粮食质量关提供连环夺宝的技术支持;紧密对接粮食安全战略决策咨询机制建设,加大对粮食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的智力支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战略研究,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张务锋强调,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党组关于“两决定一意见”和“五句话”总体要求,创新思路举措,强化科技人才兴粮的投入保障、服务保障、政策保障、环境保障,聚焦发力,为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
会上,山东、河南、上海、湖北、南京财经大学等有关省区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还就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工作的好做法进行了经验交流。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司室负责同志,各省区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部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局、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与会代表,有关科研院所、学校、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文章来自:粮油市场报)